第六四九章 下马威-《大魏春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奇哉,怪哉!

    暗中惊疑,刘芳又连忙陪罪:“任城王一时失智,口不择言,还请国公莫要见怪……”

    将死之人,何需与他一般见识?

    若是恨意难平,慢慢炮制就是了,定叫元澄服服帖帖。

    李承志淡然笑道:“无妨,继续饮宴就是!”

    刘芳等人本就无心做乐,被元澄一阵乱搅,更是食不知味,如同嚼腊。

    李承志也不勉强,略略劝了几杯,便自顾自的吃喝起来。

    见他放下盏筷,似是告一段落,刘芳见缝插针,端起了酒盏。

    “我与国公本为旧识,正因如此,才蒙太后与陛下恩典,出使西海,此行可谓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稍后若有差池,还请国公海涵……”

    这是要将丑话说在前面的意思?

    李承志笑了笑,端起了酒盏:“我自是知寺卿来意,也更知寺卿之艰难。余者不论,便是念及昔日寺卿提携与回护之恩,也绝不会让寺卿难做……”

    稍一顿,他又叹道,“但某以为,罢兵言和之事,倒不用着急。若是寺卿有意,何不先由晚辈陪同,将我西海好好的观上一观,而后再行商榷也不迟……”

    观上一观?

    不论是刘芳,还是元渊,皆是心中暗喜。

    此行和谈只是其次,觊觎西海虚实才是关键。不然何至于一路走走停停,耽搁了这般久?

    二人正愁到西海后,如何才能找个由头让李承志松口,在西海转上一转。便是探不到军力多寡,粮草是否充足,至少也该看一看民生。

    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貌,以刘芳的老道,未尝不能揣摩出一些真假。

    却不想,李承志竟主动提了出来?

    二人惊喜交加,喜的是便是谈不拢,至少也有所得,至不济回京后也能交差。

    惊的是李承志为何如此大方,莫非其中有诈?

    而杨舒与高肇却是一脸淡漠,冷眼旁观。

    这二人虽立场不同,但心思却出奇的一致:怕不是李承志想给刘芳一个下马威,好让他知难而退?

    思忖间,又听李承志问道:“寺卿莫是有何顾虑?”

    “能有何顾虑?”

    刘芳连忙应道,“固所愿也,不敢请尔!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!”

    李承志点头笑了笑,又指使着李孝先,“与各位钦使备马,另知会李良、李彰、承学,并大伯,就称我稍后要请寺卿参观各处,令他们早做准备……”

    说着便起了身:“诸位,请!”

    众人心思各异,随他出了衙堂。还以为他要往外走,却不想李承志往右一拐,直直往镇夷楼行去。

    刘芳等人入城之时,就曾细细打量过。镇夷城听似是城,占地却极小。方圆不过两里,比关中士族的庄、堡都还要小上一些。

    但入城后才知其中别有洞天:除李宅并少数的几处别院外,城中大都为部衙。

    所谓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就如洛京的内城,但凡京中有的部衙,这里皆能寻到雏形。

    如兵部,民部,仓部,工部,刑部,礼部。

    只不过叫法不同,洛京中皆称部,这里却称曹?

    想来是因为李承志还未自立,称“部”有些名不符实之故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居于城中的镇夷楼。问过李始良才知道,此为李承志办公之所,也为诸曹首、诸军将点卯参会之处。与京中的朝殿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    待李承志登上台阶,几人便知,即是要参观,李承志并非要另选地方,在镇夷楼中与他们和谈,而是要带他们登高望远。

    镇夷楼足有五层高,足足六丈余。只要登上楼顶,方圆数里尽收眼底。更是可将镇夷城左近之地理看的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余者皆不论,城有几门,各予何处。何处城高,何处城矮,何处有河,何处有梁,只需看一眼便知。

    若真有哪一日,朝廷欲攻西海,元渊等人就是活地图。

    予李承志而言,这岂不是自暴其短,授人以柄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