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五章 大炮诞生-《殷商玄鸟传》
第(3/3)页
几个人骑着马,跑到炮弹落点处看了一眼,只见炮弹的爆炸掀起了一个直径数米的大坑。
胥余让跟在身边的景田测算了一下射程,得到的答案是五点六公里。
这让胥余很是满意,他策马回到掩体,命令将炮管角度调平,继续试射。
每射一炮,射程就缩短一公里,射到第五炮的时候,只听轰隆一声,一阵剧烈的爆炸原地响起。
炮架被掀翻在地,试射的士兵猝不及防,被爆炸的冲击波掀得飞了出去。
胥余吓了一大跳,连忙过去救人,走近一看,原来发生了炸膛。
炮弹根本没有射出去,原地爆炸,炮管都被炸裂了。
处理好伤员后,胥余和鲁启坐在原地发呆。
看来,想用“失蜡法”取巧,完全是异想天开。如果这个办法真的可行,后世也不可能弃而不用。
究其原因,可能是这样直接浇灌的铜汁强度不够,需要增加厚度才行。
另外,石蜡毕竟是柔软之物,雕一个小物件还好,雕这么大一根炮管,肯定会发生变形。这种变形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。但是用这等变形之物铸造的炮管,自然也是变形的炮管,这样也就增加了炸膛的风险。
最终,胥余还是决定老老实实,改成传统的铸造法,先用非常干的楠木制成炮模,然后用铜汁浇筑成型,再用钢铁做成旋刀鋐膛。为了防止再发生炸膛事故,这次的炮管制作得特别厚。
又忙了二十来天,新的大炮总算制好了。第二次试射,连发了几十炮,炮管完好无损,总算是成功了。
但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,这炮太特么重了。为了造这门炮,鲁启使用了三吨青铜,虽然制造过程中有耗损,但成品重量还是超过两吨。
这样的重炮,想要野战使用根本不可能,守城倒是凑合。胥余决定,将这门大炮运回平安邑去,安装在新建的城墙上。
最终,青铜大炮也就铸造了这一门,胥余决定不再继续,转而研发锻造的法子。
第(3/3)页